当前位置: 主页 > 争鸣评论 > 艺海拾贝 >

浅析个人风格与多元文化在中国山水画教学与创作中的关系



2016-03-21来源:江苏省国画院 阅读:0

方向军

【摘要】在山水画的教学中,示范性教学是重要途径之一,要正确运用示范性教学,使学生懂古人之理法、自然之理法、创新之理法,才能开拓学生的创造性。

【关键词】山水画示范性教学创造性

在中国山水画教学与创作中,无论学院教学体系还是院体教学体系中,教师以个人风格的示范性教学是山水画教学中的方法和手段之一。教师在山水画教学中通过富有激情的用笔、用墨、用水、用色等一系列个性化示范、演示,所传递的审美情感、审美形式,使学生能直观、真切地感受到山水画的这一创作过程及美感,激发学习兴趣,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无疑是教学手段和方法中最为直接,也是影响最为深远的。若刻意地只顾及以个人风格为主导的或纯粹以个人风格的示范来教学,就会使学生存在树立正确的笔墨观念的初级阶段,不能获得真正的认知而盲目模仿,忽视正确笔墨方法运用的弊端;还会不自觉地误导学生,束缚学生自我创新能力的开发,这种教学方式方法必然带来它的负面影响。因此,在中国山水画教学中,建立一种全方位的、多元的,即在学生系统研习古人理法,先贤经典和体验生活,从而走向创作缺乏自身笔墨体验、感受与缺乏独创性时,适时、适量有目的地实施必要的示范性教学的教学体系,来开启学生的心智,成为我们思考、研究的课题。

一、正确认识示范性教学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因为,中国山水画具有特定文化概念,笔墨语言是中国山水画之根本,山水画中的“笔墨造境”是核心,山水画笔墨研究必须注重提升敏锐的视觉感受,提升深厚的文化修养,提升娴熟的笔墨功力。所以,老师要正确地发挥示范性教学的积极作用,针对不同的学生、针对不同的研究范本,针对不同的学习阶段,恰入时分地实施示范性教学方法,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启迪学生的专业潜能。通过示范性教学引导学生深入研究传统中国山水画的笔墨语言,练就扎实的笔墨基本功,认识和感悟中国山水画精神,使他们的绘画扎根在正宗的中国文化艺术文脉之中,启迪他们用心智获取智慧之门的钥匙,并将其植入当代的文化土壤之中,使传统与现代产生沉潜与超越的意义。

二、示范性教学中存在的弊端

只采用单一的范性教学,有他的积极作用同时也带来不良的教学后果。

在中国山水画教学的初级阶段,一些老师频频在课堂进行个性化地示范性运用,无论在师法传统经典还是个性化创作过程中,要求学生按照老师个人对山水画勾、勒、皴、擦、点、染的理解去研习,这样一来学生不自觉地效仿老师的笔墨方法。一些教师忽视了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从选择范本、经典临摹、笔墨实践给予正确的引导,忽视了引导学生师法古人要先会古人之心,师法自然要情满于山川,艺术创新要张扬个性。造成此类弊端将使得学生在学习时缺乏从多元文化角度的自我思考,缺乏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只能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状态下盲目地效仿,在学习过程中远离经典范本的精神要核,忽视了学生正确运用笔墨方法的建立。

中国山水画以彰显笔墨写意精神的特点注定了它只有在学生通过不断地研习古人先贤经典、饱游馀览自然山川而获取正确的感知后,再通过自身的探索和练习不断地巩固才能掌握山水画的正宗精神要核。老师在课堂只注重于个性化的示范性方法的运用,其教学效果表现为一些悟性较高的学生,在笔墨研习中很容易通过多次观摩而掌握老师的笔墨技巧而不自觉地进入老师的笔墨套路之中,很快仿效老师的基本风貌,从而得到老师的肯定,他们在临摹范本或创新实验过程中潜移默化地以老师的示范路径为审美标准,缺乏深度的分析、理解与把握,当他们离开了课堂就无从下手,始终摆脱不了老师的影响,久而久之作品千篇一律,没有自我创新。而那些基础薄弱,艺术感知能力欠缺的学生就更是云里雾里,失去了自我,扼杀了兴趣,无味地耗费心力。

在中国山水画临摹与创作过程中,老师的示范性表达的确能够给学生最直接的视觉感受,老师作画的状态,运用笔墨语言造境的过程可以启发和引领学生认识一些研习范本的风格,让学生很快地通过视觉感受认识山水画的特征。笔者以为老师对于博大精深的传统的认知程度,对自然山川人文内涵的把我程度,对山水画传承于创新的程度,直接影响着老师示范性教学的效果。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艺术感觉、认知程度、学习兴趣千差万别,而老师过于个性化的示范性运用,就不自觉地在学生心中起到了先入为主的观念,学生在努力向老师靠近的同时远离了古人之意,更无暇会古人之心,始终在老师示范的模式中不断地重复,慢慢地耗尽本有的新鲜感知、心智、情智,学生只知中国山水之表象而不知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只见小溪不见大海,有违我们的教学遵旨,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建立全方位的、多元的、科学的教学方式方法。

三、建立全方位的、多元的教学体系

中国山水教学效果的优劣,取决与教师的专业能力、教学能力的高低,单纯的个人风格示范性教学,显然有它的局限性和弊端,只有教师从多元文化层面思考,从而建立多元的教学方法,适时的与个人风格示范性教学相结合,才能启发学生学习传统笔墨文化、观察自然山川造化,开启学生创作的智慧之门。

一是要重视理论学习,提高学生的审美眼光。

教师的教学指导思想决定了学生学习精神的品格,决定了学生学习成果的品质。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方法、评价标准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热情及绘画语言的取向。教师指导学生应该有计划、有系统、有规范。指导学生最重要的是“因材施教”,“因材施教”是教师的根本方针,只有“因材施教”才能培养出优秀的人才。山水画教学初级阶段教师运用示范性方法时一定要注意避免学生不能效仿老师的笔墨风格,老师忽视了这一点就是不负责人,而是通过对临局部示范、对临整体示范、背临局部示范、背临整体示范等系统地解读经典范本的用笔、用墨、用水、用色的方法与特征,分析作品笔墨造境的人文背景,引导学生能够正确的运用工具、材料,正确的把握学习方法。在系统汲取传统营养之后,结合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开拓自己对中国山水画最本真、最质朴、最个性的正宗之路,引导学生远追古人,与时俱进。董其昌说“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方可作画”,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解读历代经典名画、名作,到大自然体验自然山川云烟,洗眼,洗心,洗面。在山水画学习中,教师和学生的意识、眼光非常重要,眼睛和心灵可以调动自己的笔墨实践,可以感知笔墨运用格调的高与俗,如果学生缺乏视觉辨别能力,往往会刻意模仿老师,模仿他人而迷失自己,优秀的学生应该能够发现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善于学习、善于融合、善于借鉴。教师的职责是指导学生寻找一种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启发学生的悟性,启迪学生的才智,指导学生学会自我判断、自我评价、自我创造。

二是要重视临摹、写生与创作的教学,适时的与个人风格示范性教学相结合。

临摹分对临、临摹、背临三种。在山水画基础训练中,更注重于对临、背临,使学生对范画作最大限度的再现。

在对临教学中,“形似”易而“神似”难,所以教师遵循古人笔墨规律通过适当示范启发学生体会先贤作画时的背景和心境,用心揣摩其笔墨关系和用笔的力度、节奏。有时为了更清楚地了解古人笔意,可以将范画某一个局部进行放大研究,去体会其用笔的抑扬、顿挫、徐疾、轻重、虚实和墨的焦、浓、淡等感觉,从而临出范画的精神内核和文化内涵。黄宾虹说:“名家临摹古人,得其笔墨大意,疏密参差,而位置不稳,位置妥帖,浓淡淆杂,而远近不分。树木有根株,或偶失其交互;泉流有曲折,或莫辨其去来。苟能瑕不掩瑜,论者犹宽小节。画贵神似,不在貌求。”临摹贵在把握范画其精神内核,而不在一笔一势。在具体对临中,要求学生用笔有浓度,笔在指间,指实掌需,运用腕、肘、臂、肩,去体会其平、圆、留、重、变的感觉,去体会笔笔见功夫、笔笔有通情、笔笔有醒透、笔笔有脱尘、笔笔有相生的主要感受,从而求得“形状”和“神似”的效果。

背临,是在对临的基础上,离开范画从而进行临摹,通过对范画的深刻印象,而再现其风貌,使学生逐步稳定自己所学的各种技法,使学生的表现能力不断得到巩固和提高。

在山水画教学中,既要临摹还要写生,写生是观察自然、观察生活的继续和深化。通过写生,是学生在观察自然、观察生活的基础之上,更加熟悉自然、热爱自然,了解自然界风景佳胜、名山大川、城市园林、村野乡居、山川烟岚的规律。写生不同于临摹。临摹对象是静止的范画,它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写生要受到环境、气候、时间、空间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自然界山川、烟云,远近不同色,早晚不同景。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有这样的描述:“山,近看如此,远数里看又如此,远数十里看又如此,每看每异,所谓山形步步移也。”“山,正面如此,侧面又如此,背面又如此。每看每异,所谓山形面面看也。”所以深入生活要深刻领悟自然界变化无穷的魅力,要了解远山近山、正面山侧面山的多样变化。自然界的树木、烟岚在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时节也不同。郭熙说:“春山烟云连绵人欣欣,夏山嘉木繁荫人坦坦,秋山明净摇落人萧萧,冬山昏霾翳塞人寂寂。”“欲夺其造化,则莫神于好,莫精于勤,莫大于饱游饫看,历历罗列于胸中,而目不见绢素,手不知笔墨,磊磊落落,杳杳漠漠,莫非吾画。”这是说,春夏秋冬,东西南北,一山百态,一树百态,百山一理,百树一理,有势的把握,有质的探微,有景外之意,有意外之妙。教师要组织学生深入生活,深入自然,要讲究先易后难,由浅入深,先简后繁,由静到动,从而循序渐进。

三是要重视教学理念、方法的研究。

中国山水画是一门综合学问,它是笔墨素养、文学修养、生活阅历的综合,教师要从笔墨文化的高度引导学生识古知今,通过系统讲解书画理论是学生“洗眼”、“醒脑”、“开心”,引导学生体验丰富的历史人文资源,通过多元渠道让学生去目睹历代绘画的庐山真面,能够独立“识古人之法”、“懂自然之法”、“会创新之法”,让学生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培养学生成为心灵手巧的“明眼人”,当面队范本研习自然能做到心中有底,一些困惑也将迎刃而解。

中国山水画就其特征来说笔墨写意精神中蕴涵着画家丰富的情感和文化素养,山水画的灵魂在于以笔墨为载体深刻和完美地再现山水造境的情感与内涵,要以忘我的境界通过笔墨语言再现打动观众的艺术作品。正确的理论是指导山水画笔墨实践的依据,一幅优秀的作品真实的情感在于充分理解的基础之上,而不仅仅限于教师个性化示范本身,让学生直观的肤浅印象而简单模仿技巧。对艺术作品的认知要从感知上升到理论分析层面,对各种笔墨形式、笔墨语言缺乏详尽地分析和解读,就永远不能明了伟大作品的美学深度。教师要鼓励和引领学生搜集信息、组织信息、处理信息,发挥创造性思维,大胆张扬个性。

四、结束语

苏轼说:“有道而无艺,则物虽形于心,不开于手”,是说画家即使有创作的冲动和激情,有丰富深厚的生活沉淀,同时,也要有:“丘壑在胸”,但如果没有描绘丘壑、表达意境的技巧,仍然没有什么艺术可言。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自觉向传统艺术回归,这样才可进入自然,进而参悟自然,最后达到所谓:“由技而进乎道”的境界。教育的最高境界应该是和风细雨的,润物细无声的,无论汲取古法精髓,无论饱游自然真谛,无论张扬创新精神,教师的示范性教学方法都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教师要在轻松、自由、人性的课堂中有针对性、适度性、适时性的进行示范性教学,给学生这个天然的“燃料库”投掷一个着意或干脆是不经意的零星火种,点燃他们的学习热情,激发他们的学习原动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示范性教学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责任编辑:王洁
------分隔线----------------------------
方向军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注册会员 注册时间:2025-01-03 13:01
上一篇:陇东
热点内容